【城大教師風采】跨界實戰培育創新英才 數據科學領航智慧醫療


澳城大教師風采 

強化交叉學科體系  培養複合型科技人才

 

隨著科技革新的日新月異,順應大數據發展的蓬勃之勢,澳門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應運而生。聚焦數據科學智慧城市網絡安全智慧醫療等領域方向,學院開設人工智能、信息安全和數據科學等課程,涵蓋本碩博學科體系。數據科學學院對標國際前沿、聚焦創新發展,以服務澳門特區的發展政策,致力於推動本澳及大灣區智慧產業發展,培養複合型應用性科技人才,務求達致“人才培養、創新研發、項目實踐”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,為打造澳門人才高地,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智力支持。

教師風采

 

辜嘉教授

數據科學學院教授 博導/碩導

辜嘉教授是生物醫學與信息工程處理方面的資深學者,從事數據科學研究超過 20 年,曾任蘇州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,並主持參與多項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、中國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。

深耕數據科學 把握時代生產力

 

辜嘉教授深耕數據科學領域20餘載,是生物醫學工程(BT)和信息工程(IT)交叉學科的權威專家。

 
 
辜嘉:
我是一位從事數據科學研究超過 20 年的學者,在這個領域最大的感受是,數據科學是一個快速發展且永葆長青的學科。特別是人工智能專業,隨著技術發展,無論在國家資源投入、畢業生薪資還是企業需求方面,都保持高速增長。套用政治課本上的一句話,這是最符合生產力的學科。此外,我認為目前跨學科的科研和教學是時代趨勢,特別是生物醫學工程和信息工程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,我始終緊跟科研熱點,比如會把自己主持的國家科技項目中BT和IT結合的實操項目作為具體案例講解。我從內地到澳門工作一年多,感受到城大是快速發展、生機勃勃的高校,特別是所在的數據科學學院,在人才聚集、科研項目和論文發表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。
 
 

引入真實科研場景 構建跨學科融合範式

 

辜嘉教授的教學以實際需求為核心,以多學科融合為特色,通過實例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。在打破傳統教學常規、激發學生創新思考方面,辜教授有著獨特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,鼓勵學生跳出常規開展創新性思考,引導學生將問題轉化為解決方案。

 
 
辜嘉:
我的教學方式是從實際需求出發,以醫療項目為例,會講清臨床痛點、人體解剖結構,以及如何針對人體解剖結構定量定制醫療器械。講完生物醫學內容後,從信息技術角度講解如何構建數學模型、從數學程式角度設計有效程序,最終變成醫療軟件。這種結合不僅適用於生物醫學與信息的跨學科,在數據科學與商科、城市設計等領域也能廣泛應用。

在教學方法創新層面,我的方法是不設標準答案,先拋出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,將前沿科技項目引入課堂,開展實操式的跨學科教學,通過頭腦風暴、動手操作以及鼓勵突破性設計,引導學生驗證其設計理念是否能滿足實際需求。通過這樣的訓練,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務實精神得到了顯著提高。在就業中,學生也展現出了競爭力。目前,已有20多位學生在中國科學院、深圳大學、聯影、騰訊、華為等單位任職。

學生重全面打基礎 學者需專治立方向

 

辜嘉教授憑藉自身豐富的科研經驗,從多元視角出發,對想要參與重大課題的年輕學者提供了具有建設性的建議。

 
 
辜嘉:

基於20多年的科研經驗,我認為學生和青年學者面臨的問題不同。對學生而言,重點在“全面”,在大學階段,學生需要在有限時間內全面學習如何解釋科學問題,將其分解成工程實現的技術路線,熟練運用程式設計語言將想法轉化為實際成果,並撰寫學術論文,在此過程中可以全面體驗並掌握科研項目中的各項任務與技能。而青年學者在步入工作崗位後,更重要的是做到“專治”,需在3到5年內集中精力於細分領域,積累技術創新點和代表作,從而在細分領域切入並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。

重視人才培養 持續推動社會創新

 

智慧醫療作為當今備受矚目的熱門話題,其發展趨勢與廣闊前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。辜嘉教授結合個人經歷,就新技術賦能醫療發展發表了獨到見解。

 
 
辜嘉:
我從事智慧醫療領域20餘年,過去幾十年智慧醫療已取得長足發展,近幾年隨著人工智能的爆炸式發展,逐漸走入公眾視野。目前智慧醫療較為成功的應用集中在大語言模型、圖像識別等偏軟的領域。接下來隨著智能的廣泛應用,醫療機器人等偏硬的應用會推進智慧手術器械的使用。關鍵在於人才培養和積累,只有足夠的人才,才能推動企業創新。因此數據科學學院近幾年圍繞人工智能、數據科學、計算機應用培養大量研究生和博士生,為國家和澳門的技術企業提供人才積累,提高人民健康和醫療水平。